和记平台登录

专家舆评|追记一个难忘的道德事件

专家舆评|追记一个难忘的道德事件

题目之所以说是“追记”,是因为前段时间有个事件没来得及写,但是一直没有忘记,感觉没写出来就如同错过了一个大事件。趁着中秋放假这段时间网络比较平静,就尽快写出来。

宁静的中秋背后,是近年来好像出现的一个规律,就是一个重大网络舆情爆发之后,随即就会出现一段相对的网络平和期。这源于网民的情绪和精力都已经通过某个重大事件发泄殆尽,或者情绪透支,从而进入一个舆情休战期。在此前一系列打人和冲突事件之后,这之后即便再出现类似的敏感舆情,但是网民群体无力再发起一波集团的情绪攻击,事情也很难闹大。

正如同暴风雨之后往往风平浪静一样。社会和大自然往往会遵循同一种能量守恒规律。但是不能心存侥幸,因为一个没有爆发的舆情,背后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释放的压抑能量,待以时日,总有爆发的时候。

一、家长举报行为破坏了日常伦理这个让人难忘的道德事件,就是教师节前后,网络爆出的一位家长通过偷拍老师取走礼物的视频,然后进行举报,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前,家长已经通过电话和老师进行了热情的对话,双方情感沟通也颇到位,然后家长放下礼物,却在别处开启了摄像头,静静地进行“钓鱼”拍摄。我之所以称之为“道德事件”,因为它涉及到了道德和道德评价的问题。

其实类似事件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都是家长主动送礼给老师,然后进行了拍摄取证,再进行举报。结果总是屡试不爽,就是收礼者被处理,送礼者全身而退。

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很少看到有人给官员或者上司送礼,然后拍照取证后进行举报。这显然是因为,收礼是个道德领域的问题,即便这方面出错,但是对于官员和上司来说没有绝对杀伤性,最后反倒可能会殃及自身。但是教师和医生等行业,职业本身具有极强的道德属性,一旦收礼,道德就有了瑕疵,就涉嫌违规。重要的是,家长不需要担心权力的报复。

问题在于,网民对于家长“钓鱼式”举报老师,并无统一的评价,大家都是有褒有贬的。但是反对家长这么做的,恐怕还占大多数。因为家长这样的做法,其后果可能比教师收礼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中国百姓普遍痛恨口是心非的做法。家长这种热情地电话、放下礼物,然后又偷拍举报的做法,符合网民心目中那种阴谋特征,即便是带着外表高尚的反腐目标,但是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们会发现古人对于这种做法,有最多也最为激烈的负面词语,如口蜜腹剑、出尔反尔、口是心非、笑里藏刀等,这表明这种行为一直是个体修养的忌讳。

人们看重生活中的日常伦理带来的确定性和稳定感。就是说,希望看到的人都是表里如一的,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否则人们就很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日常伦理一旦被破坏,是最容易导致生活的风险的了,比如告密、打小报告、背后说坏话等都会出现,从而带来社会危机。文革摧毁的其实就是日常伦理,夫妻之间都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日常沟通都存在疑虑。

家长举报老师收礼的做法,伤害了日常伦理。大家会想,如果人与人之间都是这样说一套、做一套,那会给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带来多大的伤害啊!即便他在法律上、纪律上是说得过去的行为,但是威胁到了生活中的日常伦理。

家长的举报行为,还可能伤害了诚信。与我们希望推进的契约精神,相去甚远。两个人口头进行了沟通,彼此同意,实际是一种口头协定,如今你突然去举报,这就破坏了中国社会的君子协定精神。

诚信处于法律和道德的交叉点。就是说,诚信可以通过法律来建设,比如建立合同制度等,也可以通过道德来强化。诚信也是可以通过技术制度来建设的,比如淘宝就通过第三方的收款,来倒逼商家增强才诚信。但是归根到底,需要每个人来贯彻这种诚信精神。

二、举报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和舆情机制其实,这个事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很多人寄望于以个体强烈愿望推进社会变革,反倒带来不好的后果。就如同这位家长一样,出于对于送礼之风的强烈抵触心理,而采取了较为极端的做法进行举报,即便对于学校有所触动,但是个体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因为冒犯了日常伦理,社会心理反倒不安。

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一个主题就是颂扬清官文化,比如个体带着深仇大恨,进京赶考,然后高中头榜,坐上大官,升堂办案,为民伸冤,常常带着强烈的个人好恶,大笔一挥,人头落地,万民称颂,成为清官。但是清官只能在一时一地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社会影响不大。近年来人们反思清官文化,其实仅仅是在今天的制度化氛围之下才能获得的思考视角,在古代的人治环境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们只能寄望于清官的出现,但是清官不常有,人们只能在小说戏剧里寄托理想。就是说,传统的个体的线下抗争行为,意义是不大的。

但是在今天,网民集体上网之后,情况却不一样了。个体抗争产生了极大的价值。

今天的网民也是带着对于日常身边看到的腐败行为和不公平现象的极端不满,在网络发泄愤怒情绪,希望地方政府快刀斩乱麻,将贪官快速拿下,将不平现象一举荡平,还社会以公正平等,并尽快实现共同富裕。这种整体性的情绪现象,就是网络舆情。

无数个体观点汇聚为整体舆情,反倒会出现较大的社会价值。网络舆情汇聚网民意见和观点,成为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科学机制。因为网络舆情会被推进到公共舆论空间,受到关注和讨论,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有助于推进解决,或者社会现象的改善。这就是技术进步和技术赋权带来的时代福利。

但是家长这种举报行为,并没有在网络上激起网民对于送礼收礼行为的愤怒(当然老师索贿是另外一个性质),表明社会对于送礼的容忍度是很大的,甚至表明人们常常是认可送礼的行为的。

某种程度上,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破局之举。如同今天男人之间相互递烟行为,是一种社交行为。而且送礼对应的是“办事”,所以送礼类似于宗教的“烧香”,中国人从未有心理违和之感,这和西方文化中认为送礼办事是一种贿赂和腐败,构成了文化的冲突。但是中国送礼者是弱势一方的行为,是毫无过错的,不应该被指责的,因此举报老师收礼的家长,可以毫无心理负担。但是他引发的这个事件,带来的更多是新闻争议,较少的是对于老师收礼的不满。这就说明,送礼收礼在国内很难激起较大的网络舆情。

三、个体愿望与社会风气如何达成平衡?对于上述这种举报老师收礼行为,我的整体看法是这样的:在眼下这种送礼风气浓厚的社会风气之下,个体的抗争意义是不大的,反倒给自身带来伤害。但是可以遵循如下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个体,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好好做自己,争取获得自身地位的提升,并且从自身做起,不做让自己反感的事情。比如反感给老师送礼,那么自己完全可以不送礼。但是如果你本是凡人,反倒送礼又去拍照投诉,和社会风气抗争,就超出了个体对应的责、权、利的范畴,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会导致后果的反噬;

如果你慢慢成长起来,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个体,那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社会认知,改变社会风气,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社会地位为你赋能赋权,你有了改造社会的可能性。这依然是对应的责权利的范畴,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情;

如果你成长为具有一定能级的个体,能够影响决策,或者能够拍板决策,能够影响到很大一部分人群的生产生活,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从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来改造社会,并且从法治和系统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向好发展。此时如果放任社会腐败风气,反倒是一种失职。

其实用古人一句话,一言以蔽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样反倒能够获得一种个体和社会的平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zxl@boryou.com??????zcb@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45-17:45,节假日休息

QR coce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