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大学生失联疑被骗至缅甸:大学生为何屡屡被骗?
8月10日,西安翻译学院通报一名学生涉嫌被电诈集团诱骗至缅甸。通报显示,失联学生曾加入一名为“宝藏女孩”的群聊,7月30日凌晨其到达昆明机场,8月3日与同学最后一次联系后再无法取得联系。记者采访知情者得知失联学生小辉去时还带了一个同学,同学到机场后没去,在边境口他还给朋友发视频称对面是缅甸。
小辉今年刚上完大一,其朋友圈所发内容基本都和挣钱有关。邻居介绍,小辉父母非常着急。
目前,警方在积极关注此事。随后,极目新闻、新闻晨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发网民热议。
01
舆情趋势
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和记平台登录中心数据显示,8月10日0时至8月18日15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5205条,从数据趋势图来看,该舆情从8月15日开始发酵,微博已形成#西安一大学生失联疑被骗至缅甸##疑被骗缅甸大学生朋友圈都是兼职#等相关话题。8月16日20时因被荔枝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引发热议,8月17日到达舆情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舆情走势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度最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学生” “失联” “小辉” “缅甸”等。
关键词云图
02
舆情详情
网民观点
1、心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反而被骗子利用上当
网友认为骗子利用大学生想赚钱的心理,宣称来缅甸可以挣到大笔钱,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被骗子给出的诱饵所蒙蔽,赚钱的欲望太强而失去理智和分辨能力,没有识破骗子的手段,从而落入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挣钱不能走灰色通道,而应该脚踏实地,人生没有捷径,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
微博网友@大风吹奏发文 称:“骗子主要是骗那些抱着发财梦的人,然后被骗的人很快又会成为骗子,主要目标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同学熟人。宝藏女孩,这个群的名字就能吸引不少人。醒醒吧,年轻人,重回劳动光荣,劳动致富,这才是保命的根本。”
2、杜绝此类事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不少网民表示诈骗案件多发不能仅靠个人提高防范能力,骗子的诈骗手段多端,令人防不胜防,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方案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国家应联合缅甸的政府打击消灭在缅的诈骗窝点,网警应该加大巡查的力度,甄别并拦截来自缅甸的诈骗信息。还有一些网友质疑缅甸的运营商放纵缅甸的诈骗犯,缅甸多是电信诈骗,其通讯运营商恰是国内的,为何不采取措施切断来自缅甸的诈骗信息。
新浪微博 @烟雷刚律师 发文称,“此类恶性案件频发,他们去时做着发财梦,迎接他们的却是噩梦!如何有效营救是对有关部门的一项重大考验,而不是发公告“敦促滞留缅北人员回国自首”,缅北是一个没有法治,群魔乱舞的人间地狱,到过的受害人无不遭受非人的折磨,想回也回不来。”
3.一些人主动跳坑,很多事件一般是中国人骗中国人
一些网友认为被骗去缅甸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人主动偷渡到缅甸,骗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国内同胞。在边境偷渡到缅甸的事件层出不穷,云南等地的边警近年来抓获许多从国内偷渡到缅甸的偷渡者,他们不少人为求富贵,企图跑到缅甸搞电信诈骗,骗取的对象也往往是中国人。
微博网友@西野呼啸鹰 发文称,“‘胆大的来’事实证明!这些人说是被骗,但大部分又是自愿跳坑的。这好歹也是一名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识别能力应该不低,最近关于缅甸的事每天都爆热搜,不相信本人会一无所知唉!家人得多担心啊,希望平安!”
媒体观点
1、河南日报:想要天下无诈,需要人人反诈
对在持续高压严打电诈的现实下,在揭露缅北电诈黑幕的报道遍布网络之时,仍发生“西安一大学生失联疑被骗至缅北”的不幸事件,是一记棒喝:让电诈无处遁形,让电诈套路落空,既要保持“攻”的力度,又要提升“防”的效果。
想要天下无诈,需要人人反诈。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诸多案例表明,如果自我防范意识足,少些走捷径赚快钱的念头,就不会跳进电诈的坑。在铁腕打击的同时,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营造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全面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健全群防群治反诈骗机制,才能全面提升全民识骗防骗本领,努力塑造“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社会氛围。
2、极目新闻:人生路上要做好选择,一步错步步错
虽然小辉是否到了缅北,是否落入电诈集团之手还未有定论,但不得不说的是,一些人之所以会被诱骗去缅北,有的是因为无知被诱骗,有的就是因为抱着赚大钱快钱的思想,落入了人口贩卖集团的圈套。殊不知,只要他们一踏上缅北,人生的主导权就已经易手了。
在全民反诈的今天,一些人去缅北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被亲友引诱,有的是被网友拐骗,也不排除一些人在求职等方面遭遇困难或一时困境,明知前途凶险,但还是选择了孤注一掷。在此提醒,人生路很长,要算长远账,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知情人士称,失联学生小辉去时还带了一个同学,不过同学到机场后没再跟去。这至少说明,他们是否出境,当时是有选择的。
3、今日头条:大学生为何容易受骗?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被诱骗至缅甸往往却是现实里有学问,有能力的大学生?
好骗:学生大多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利诱蛊惑。诈骗分子的特点都是巧舌如簧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强,面对单纯“涉世未深”的学生,只要稍加蛊惑就能让学生一步步走入“陷阱”。
背景单纯:未成年人一直生活在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下,缺乏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有些学生还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关爱,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反抗能力弱:正如广西受骗的几名学生一样,为什么在察觉到危险并且还能联系朋友的时候,他第一时间不是报警,从“不正常的关闭定位”到“感觉危险”再到“想办法逃跑”,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最佳救援时间。这是多么令人惋惜!
可榨取价值高:每位学生都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相信每个家庭宁愿倾家荡产都要拯救自己的孩子!如果交了赎金能把人解救出来还是比较好的结局。但是诈骗分子的良知底线我们都不知道在哪里,谁又知道被骗过去的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
03
舆情总结
近日来,有关缅甸诈骗事件频频登上热搜,“西安一大学生失联疑被骗至缅甸” “22岁失联女大学生疑被贩卖至缅北” “缅北失联20岁男生解救过程” “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一年”等多个话题引发探讨。在这些事件中被骗的主角往往是大众眼中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其赚钱心切,而又缺乏社会经验,从而被骗子钻了漏洞。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疫情三年社会经济受到冲击,还在逐渐恢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受挫,现实的压力让他们在面临诱惑时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全社会防诈的情况下,缅甸诈骗事件仍然频出,不免让人错愕痛惜。
作为个人来说,要提高防范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住诱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美好的人生是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这一条路。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打造一个防骗的密网。严厉打击诈骗窝点,严防企图偷渡的潜在诈骗人员,严厉惩罚抓获的诈骗犯,在社会上树立典型,让想诈骗的人不敢骗,在诈骗的人不能骗。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要营造好全社会防诈骗的氛围,对于被骗的人给予援助以及有效提醒,预防更多的人落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