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平台登录

“鬼秤”防不胜防,消费者权益谁来保护?

“鬼秤”防不胜防,消费者权益谁来保护?

5月16日,博主“狂飙兄弟”发布视频称,其在连云港海鲜市场揭露鬼秤与商贩理论时,被商贩围堵并被市场管理人员抢夺手机。

根据该博主视频内容反映,其在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的秤上进行测试,发现500克砝码显示称重为630克,且秤上标识的单价1到单价3“可随意操控重量”。随后博主在市场一摊位买了一斤65元的爬爬虾,复称后发现摊主少给了半斤。在向摊位老板质问时,摊位老板拒绝回应,并动手将博主的爬爬虾抢过来后摔到地上,试图销毁证据。

5月18日,博主“黑白一二”发布视频称,其在南京海鲜市场购买花鲢鱼时遭遇鬼秤,且询问商家时商家承认自己使用的是九两称。随后在博主欲向市场管理方时投诉时,不仅遭到了管理方粗暴对待,对方还抢夺摔砸博主手机。

两起相似事件被在网络上发出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网、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发网民热议。


01 舆情综述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和记平台登录中心数据显示,自5月16日0时至5月26日12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35118条,互动声量达2.13亿。


1、舆情走势分析

微信截图_20240723154544

舆情走势图


数据显示,自5月16日,网传“连云港鬼秤事件”视频登上热搜后,事件开始发酵,引起网友激烈讨论。#连云港海鲜市场##连云港鬼秤事件涉事商户处罚##农#市监局回应连云港海鲜市场#海鲜市场鬼秤事件附近居民发声#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热议,共计获得阅读量超1.4亿次。5月17日到达舆情高峰,舆情热度随后呈波动下降态势。


2、信息来源分析

微信截图_20240723154251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35118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78776条(占比58.3%),其次是视频36992条(占比27.38%)、微博11495条(占比8.51%)、微信4338条(占比3.21%)、网站2663条(占比1.97%)、互动论坛777条(占比0.57%)、数字报77条(占比0.06%)。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显示,在本次舆情发酵过程中,“鬼秤”“连云港”“商户”“涉事”“主办方”“工作人员”等关键词受到普遍关注。

微信截图_20240723154259

关键词云图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TECHNOLOGY


      网民观点     


1.市场监管的缺失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

部分网民质疑当地监管部门不作为是导致市场中出现“鬼秤”、商家明目张胆缺斤少两的很大原因,正是由于监管部门的松懈,因而纵容了商贩的违规行为。

今日头条用户@温柔雨声 表示:市场上商家缺斤少两,管理好很难吗?管理好了能够让守法经营的人造成伤害吗?鬼称就这一户吗?

新浪微博用户@鲁镇的柜台 表示:很重要的一点,整体不鼓励遵守规则,美其名曰,规则是为弱者制定的。鼓励投机取巧,鼓励弱肉强食,谁胳膊粗谁说话。这样衍生出无数的病。


2.人为监管是一方面,彻查“鬼秤”的来源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部分网民认为,缺斤少两能在各个市场流行的根源是“鬼秤”的存在,市场监管部门不仅需要监管市场中的违规买卖行为,更应该彻查市面上流通的“鬼秤”。

今日头条微头条用户@洒脱远山jO 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不作为,市场管理人员就是帮着商家欺负顾客,鬼称是哪里制造的?让它倾家荡产。

今日头条微头条用户@鸿嘉机械 表示:为什么不严查做弄虚作假,电子秤厂家?统一标准有那么难吗!

今日头条微头条用户@闲人我心 表示:鬼秤问题治标更要治本!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整治,生产称的厂家更要严管。源头治理始终是关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地方市场不仅影响着周边居民,也会带来对城市的影响

部分网友在看到连云港海鲜市场与南京海鲜市场的负面新闻后,认为两家市场不仅代表了两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甚至会影响整体公信力下降。

新浪微博用户@鸿运吉亥 表示:实话实说连云港海鲜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这问题存在可不是一年两年了,别说你外地生面孔,本地人一样被坑也就是坑的少点,连元港周边的都不爱去那边吃海鲜,而且市场管理大部分都是以前的黑社会混混充当,这些人很多都是带纹身的,都是严打后在市场管理再就业的,连云港和周边几个城市都是这样的。

新浪微博用户@用户5834869128 表示:试问:哪个海鲜市场没有鬼秤?多年以来奸商从来就是看人下菜碟!哪个柜里没有猫腻?!哪个市场管理者不知道?这是全社会的普遍存在问题!国家就应该出法律约束这种行为!这就是造假!鬼秤逐年升级各种遥控,杜绝:哪个地方出现哪个负责人下台连带责任;哪家出售鬼秤判刑入狱!哪家顶风作案就入狱!


媒体观点


1.人民日报:鬼秤视频背后真相不能等太久

缺斤少两属实!虽然当地已证实缺斤少两属实并作处理,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然而此事热度却仍很高,各种传言也甚嚣尘上,主要原因是视频中很多疑问,并未得到及时清晰解答。网上视频是否反映事件全貌?涉事商户为何敢玩"鬼把戏"?市场工作人员为何公然抢夺举报者手机?事件背后是否存在不法势力?问号都需要--拉直。缺斤少两,于法不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可打折扣!视频时代,事件已呈现在公众面前,更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避免各种猜测。起底真相,廓清迷雾,给消费者以交代,给不法者以震慑。


2.新华社:人心如秤,公道自在

菜篮子作为民生关切,一角一分都马虎不得。然而,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心术不正,靠注水、“鬼秤”这类黑伎俩做亏心生意、赚昧心钱,即便短时间内赚到不义之财,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缺失的斤两最终也会砸向自己。单起事件终将过去,网络喧嚣也会平息,但那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碰红线的商家则应认识到:要是心中丢了诚信守法的秤砣,终将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3.检察日报:“鬼秤”不除,何来交易公平

琳琅满目的农贸市场体现的不仅是地域饮食文化特色,更是城市烟火气和人文形象。好的市场环境需要的是对规则制度的严格遵守,这不仅要求商家诚信自觉,更需要管理者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消费者在对产品质量、计量公平等问题进行监督维权时,市场管理者采取“闭嘴”式管理只能是掩耳盗铃,而且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包庇和掩盖既遮不住欺骗的“丑”,更盖不住信誉的“损”。与其让消费者闭嘴,不如严格规范市场管理,依法依规处理违规商家,杜绝交易欺诈,不让劣币驱逐良币。同时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建立定期市场价格、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公开机制,欢迎消费者监督举报。以公开促公平,用透明换口碑,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秩序和良好形象,少些“鬼心思”,才能多些称心如意。


4.人民网:消除“鬼秤”乱象不能靠一删了之

商贩缺斤少两玩“鬼秤”,并不罕见,可怕的是,玩“鬼秤”而不受制约。负有管理之责的市场工作人员,不仅不拆穿其鬼把戏,反而调转“枪口”,朝举报者“开枪”,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和怀疑:两者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并形成了畸形的利益共同体?要求举报者删除视频,还有一个可能是,担心此事引发舆情,给市场带来不利影响。问题是,如果市场方依法依规管理,坚决遏制市场内出现“鬼秤”,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不是更好的做法吗?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留存证据的视频不能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不能“删”。遇事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寄希望于一删了之,既是徒劳,也暴露出管理思路出现了问题,这更让人担心。


5.中国甘肃网:从“小秤砣”见“大民生”:博主打假连云港“鬼秤”事件舆论场观察

长期以来,面对线上线下、超市网店等各类商家的“鬼秤”行为,消费者不敢维权,难以维权,维权成本高。因此打假视频成为公众情绪宣泄的出口。

对此,一是要规范主播打假行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防止博主在打假过程中刻意引导甚至挑衅以激化事态,从而获取更强的“情节效果”。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群众自发监督,让“鬼秤”商家原形毕露,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消费环境。三是要对涉事商家严格惩处,提高违法成本,对商户的不当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快问题线索的处置效率,鼓励、引导消费者主动维权,从而形成多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有效破除“鬼秤”套路,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TECHNOLOGY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是各地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因为优化营商环境能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更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发展和就业的有效举措。本次市场“鬼秤”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更是反映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任重道远。


(一)加强市场监督,减少法律漏洞

连云港鬼秤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市场欺诈案例,它更深刻地揭示了当前法律法规可能存在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包括对市场欺诈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或者相关法律条款不够明确,导致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敢于冒险进行欺诈行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为不正当的市场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政府层面,首先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定期进行“四不两直”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不法行为。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计量标准和违规后果,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和法律体系,提高违法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执法部门亦可利用技术手段如电子秤监控系统来确保市场内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对于违规操作的商家进行清退或罚款,从源头上杜绝“鬼秤”出现。


(二)及时处置舆情,重塑地区形象

此次市场欺诈事件给连云港地区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市场执法人员粗暴地抢夺手机行为让不少网友感到震惊,纷纷表示想不到2024年还有如此暴力的执法方式,也提到担心该地区的治安情况,给当地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当地相关部门在事件发酵后及时发布情况通报,虽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地对该事件的重视,但是官博“关闭评论区”、“涉事人员处罚力度较轻”等行为也还是让不少网民愤慨,认为官方有心包庇,无法及时遏制舆情发酵。

总之这次舆情对当地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仅需要积极应对当前的舆情危机,更需要吸取教训,改善处理方式,让实际行动让网民看到改变,重塑地区形象,挽回声誉。此次事件也启示我们,看似地方性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全国性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的事件。政府管理者拥有对违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的处置权,应对此类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日常的宣传力度与管理力度,消除公众对“政府缺位、消费者维权只能靠舆论与网红”等的质疑。提高政府部门官员媒介素养,打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zxl@boryou.com??????zcb@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45-17:45,节假日休息

QR coce
Sitemap